上個月我買了一個過去根本看不上眼的雙核CPU:Athlon 200GE。之所以買這種性能遠低于時代平均性能的CPU有兩點原因:低功耗以及核顯。由于顯卡輸出畫面導致算力有所下降,為了達到算力最大化以及不占用獨顯視頻輸出,CPU核顯的優勢就變得很重要了。不過這個CPU的性能真是弱到發指,開機打開程序的時間有明顯的延遲,CPU的頻率也在2.7~3.2GHZ之間反復波動,就連內存條頻率也只能支持到2666mhz。不過這么弱的CPU也讓我好奇,如果這個CPU帶RTX3090玩游戲會是什么水平呢?由于大膽的想法來的太晚,為了不耽誤本地二手時間我只好在短時間內做了些測試,由于數據樣本不多,所以本評測為沙雕娛樂向,與實際數據可能有一定誤差。
測試平臺如下:
AMD Athlon 200GE
MSI RTX3090 SUPRIM
十銓16G DDR4 3200(降頻2666) X2
華碩B550-A 吹雪
AOC 1920 X 1080 165HZ 顯示器
為了對比顯示出性能差距,我用R7 5800X作為參照對象。
3DMARK跑分

在測試過程中timespy的幀數與我的980M游戲本接近,這讓我覺得測試分數會非常低,果然開幕雷擊,測試出來的分數居然只有5600分,如果再看顯卡分數那更是慘不忍睹,只有9500分。這是什么水平呢?相當于去年搭載RTX2060和I7 9750H的主流游戲本的平均分。

CPU換成5800后分數17600分直接暴增三倍,顯卡分數更是達到了20000多分!
當然這只是理論測試,再來看看游戲的表現如何吧。由于時間倉促所以只測試比較有代表性的游戲,分別是主流電競游戲CSGO,優化出色的死亡擱淺,以及優化最差的賽博朋克2077,游戲畫面設置均為最高。
CSGO
在測試中,幀數多數情況下保持在120~270之間波動,但是在爆炸,煙霧以及多人環節幀數有所降低,最低幀只有73?磥碓谥髁麟姼傆螒蚍矫,這個雙核CPU還是足以應付的,前提是你對幀數沒有過高的追求。
死亡擱淺
死亡擱淺是一個優化非常出色的3A游戲,我的980M游戲本也能以50幀左右流暢運行,不過在雙核CPU面前,死亡擱淺的優化便來到了盡頭:幀數最低只有27,最高也只有47,并且游戲還出現了過去從未有過的載入界面,此時游戲會暫停并在右下角顯示正在載入,一開始我以為游戲卡住了,但進程并未顯示未響應,最后我等了差不多1分多鐘才完成載入。想不到CPU差還會影響載入速度,我一直以為決定游戲載入速度的是硬盤讀寫,但現在看來CPU太差也不行。
賽博朋克2077
由于之前死亡擱淺的測試,我對2077的測試并未抱太大期望,實機測試結果也確實和我預想的一樣:拉胯。游戲開啟光追變態+DLSS質量,幀數最高只有19,最低9幀,平均也就在12左右。游戲甚至還出現了主機才有的NPC的粗模,車速一旦加快地圖甚至還沒加載出來。
以下是和5800X的對比
CSGO:

死亡擱淺:

賽博朋克2077:

9年前DIY圈子有個梗:I3默秒全。那時的INTEL僅憑入門級I3就秒殺了當時AMD的FX推土機,而游戲因為基于單核優化,因此I3帶旗艦顯卡也不失為一種極限性價比方案,再看看如今的DIY圈子,感慨萬分。
